剪纸绘本、地图绘制……川美师生走进新疆和田点亮非遗传承之路

194     2025-07-20 08:02:17

剪纸、绘本、地图绘制、短视频制作等实践,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非遗传承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了他们的心里……7月15日,由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新疆和田学院与和田地区文化馆联合主办的“美育中国·和田行”暑期实践工作营,在和田地区博物馆举办“非遗美育工作坊”成果展演活动。

\n

\n

活动现场。

\n

这场为期三天的非遗传承之旅,通过剪纸、绘本、地图绘制、短视频四大主题实践,让50余名5-12岁的青少年用童真创意点亮非遗传承之路。

\n

本次展演主要分为四个单元开展,由四川美术学院学生代表邱子源和和田学院学生代表谢伊代·艾散共同主持。

\n

\n

活动现场。

\n

在“剪纸里的故事”单元,孩子们用剪刀在彩纸上勾勒出传统舞蹈、地区特色纹样等图案。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对折剪、镂空等技法的掌握,更暗藏着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想象。小朋友在展演现场分享创作灵感,通过稚嫩的回答,流露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悟。

\n

“和田故事会”环节,8位小艺术家合作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田国宝冒险记》的奇幻故事。他们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讲到汉佉二体钱,再到玉猴等6件和田国宝,详细介绍了每件文物的出土背景与文化意义。孩子们通过版画和绘本制作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体验“认知-考察-创作-讲述”的完整过程,深度感受了和田作为丝路重镇的文化魅力。

\n

\n

活动现场。

\n

“非遗叙事地图”单元中,一幅由孩子们共同创作的巨制地图格外引人注目。从馕的金黄纹理到艾德莱斯绸的绚丽图案,从赛乃姆舞蹈的灵动姿态到都塔尔乐器的悠扬旋律,孩子们以时间线为轴,用简笔画记录下生活中的非遗元素,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细致观察。

\n

短视频《我和非遗的一天》工坊中则呈现了科技与非遗的碰撞。孩子们用镜头捕捉十二木卡姆琴弦的振动、地毯纹样的细节,再通过剪辑赋予影像故事性,成为00后非遗传承的独特表达。

\n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