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拒卸俄油引风波!油轮滞留外海,莫迪亲美弃俄,国内柴油涨价 7%

120     2025-08-07 01:37:36

四艘满载俄罗斯原油的超级油轮在印度西海岸外海抛锚停泊,甲板上的水手们百无聊赖地望着海岸线方向。 按照原计划,这些原油本该在孟买和古吉拉特邦的炼油厂转化为柴油与航空燃油,如今却成了国际政治博弈的活靶子——印度国有炼油企业突然拒绝卸货,让价值数亿美元的能源成了海上孤岛。

特朗普在佛罗里达的海湖庄园举起酒杯,向在场记者展示手机屏幕上的新闻快讯:“看! 莫迪做了正确选择。 ”就在前一天,路透社曝光印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等巨头全面暂停俄油采购,这些掌控全国60%炼化能力的企业,日均处理520万桶原油的阀门悄然转向。

莫迪的十年亲美战略在此时达到戏剧性高潮。 自2014年执政以来,这位印度总理十次踏上美国土地,甚至在2019年休斯顿五万印侨集会上与特朗普十指相扣高呼“印度胜利”。 当特朗普今年2月重返白宫,莫迪成为首批到访的外国领导人,印度媒体欢呼“特朗普2.0时代将是印度的黄金时代”。

现实却给了莫迪政府一记重拳。 7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宣布: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涉及纺织品、珠宝、化工产品等关键出口品类。 更致命的威胁藏在细则里——任何与俄罗斯能源交易的印度金融机构,其美元账户将被冻结。

经济账本揭示了妥协的无奈。 俄乌冲突初期,印度凭借每桶20-30美元的“骨折价”俄油折扣,三年省下数百亿美元外汇。 但到2025年7月,折扣缩水至每桶不足10美元,与中东原油价差已覆盖不了政治风险。 印度石油部长普里嘴硬“印度不需要俄油”,但炼油厂主管们私下叫苦不迭:重质乌拉尔原油与中东轻质油性质迥异,设备改造费让每桶成本再增12%。

莫斯科的震怒来得猝不及防。 就在油轮滞留消息传出的当周,俄罗斯国家杜马能源委员会主席扎图林公开抨击新德里的“背叛”:“我们给了印度朋友独一无二的特权,他们却在美国第一声枪响时就逃跑。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两周前俄外长拉夫罗夫刚在金砖闭门会议上重提“中俄印三驾马车”构想。

被牺牲的不只是俄印友谊。 当印度炼油商转向沙特和阿联酋紧急询价时,全球南方国家正目睹着戏剧性场景:此前享受印度转口廉价俄油的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邻国,突然被切断能源生命线。 印度在“全球南方领袖”与“美国准盟友”的身份拉扯中,最终选择了后者。

国内政治风暴在48小时内爆发。 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嘲讽莫迪“丢了尼赫鲁的骨气”,社交媒体上莫迪让印度断气话题冲上热搜。 更实际的恐慌来自市井:柴油价格单周跳涨7%,农产品运输成本激增触发连锁反应。 在哈里亚纳邦,农民协会计算出每吨小麦将增加300卢比成本,而该邦2025年失业率已达31%。

特朗普的称赞如同盐巴撒在伤口。 当美国国务院宣布与巴基斯坦签署俾路支省矿产开发协议时,新德里战略界集体失语——这个被印度视为“战略后院”的区域,如今插上了美巴合作的旗帜。 曾鼓吹“美印共治印太”的《印度快报》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南亚的主导权正被廉价出售。 ”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七月数据成为最后补刀。 当月中国自俄石油进口量逆势增长12%,通过人民币结算机制和多元化运输网络规避制裁风险。 当印度斯坦石油公司被迫取消三船俄油订单时,中石化迅速接盘并转售给东南亚买家,每桶净赚5美元差价。

在印度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夏尔马反复背诵着同一段声明:“我们的能源采购基于市场原则…”话音未落,记者席响起尖锐提问:“所以市场原则就是让油轮在公海漂着? ”会场死寂中,官员匆匆离场的脚步声格外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