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伊朗在遭受军事打击后积极寻求与中国开展军事合作,这一举动引发了其对手以色列的高度警惕,以色列迅速展开全方位战略布局,试图应对这一可能改变地区军事格局的变化。
自6月中旬以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多轮空袭,致使伊朗领空防御体系遭受重创,伊朗深知自身在军事装备和防空能力上与以色列及其背后支持者美国的差距,因此急切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引入先进军备提升国防实力。一旦中国与伊朗建立深层次合作,不仅会增强伊朗的军事防御能力,还可能使以色列在未来联合美国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时面临更大阻碍。
以色列在战略谋划上向来以敏锐和果断著称。面对伊朗与中国走近的态势,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态,若伊朗获得歼 - 10CE战机等中国先进装备,将导致地区安全形势“不可逆转的恶化”,以军“不会坐以待毙”,将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进行反制。这番强硬言论表明了以色列对此事的强硬态度和绝不妥协的立场。
在实际行动方面,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宣称已启动“反制中国装备扩散”专项计划,该计划涵盖情报渗透、技术干扰和外交施压三重手段。情报部门加大对中伊军事合作动向的侦察力度,试图提前获取相关情报,以便制定应对策略;技术层面上,通过网络攻击、电磁干扰等手段,企图破坏可能的中伊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外交方面,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白勒维发表声明,将中国对伊朗的军售与“支持恐怖主义”挂钩,恶意抹黑中国形象,宣称任何向伊朗提供先进武器或军民两用技术的国家都将被视为以色列的战略对手。此外,以色列还借助美国向中国施压,要求中方遵守不向冲突地区输出武器的国际准则。以色列议会更是紧急推动《反武器扩散法》修订,拟将向伊朗出口“敏感军事技术”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实施全球金融制裁,试图从经济层面切断中伊军事合作的可能。
以色列媒体也加入舆论战,《耶路撒冷邮报》连续刊发专题报道,渲染中国歼 - 10CE将打破中东力量平衡,并援引智库报告称伊朗获得中国装备后,以色列主要城市面临的空袭风险将增加300% ,通过制造恐慌舆论,向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传达中伊军事合作的“危险性”,以获取更多支持。
目前,国际社会对中伊可能的军事合作以及以色列的反应高度关注。中东地区局势本就错综复杂,伊以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中国的军事装备在国际上具有先进的技术和性能优势,一旦伊朗获得相关装备,地区军事力量对比必将发生变化。未来,中伊军事合作走向如何,以色列的反制措施能否得逞,以及这一系列事件将对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何种影响,都成为国际社会亟待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