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泰国前总理英拉在中国“再就业”,后来成中企董事长

82     2025-07-21 10:12:03

英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这个名字在泰国乃至东南亚都不陌生。她是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也是西那瓦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然而,从2014年因政治危机被迫下台,到2017年逃亡海外,再到2018年在中国“再就业”成为一家中企的董事长,英拉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戏剧性。

要讲英拉在中国的“再就业”,得先从她离开泰国说起。英拉的从政之路跟她哥哥他信(Thaksin Shinawatra)分不开。他信是泰国前总理,2001年到2006年在位,但2006年一场军事政变把他赶下了台,之后他信就流亡海外。西那瓦家族虽然在泰国政商两界影响力巨大,但也因此树敌不少。

到了2011年,他信的妹妹英拉站了出来,加入为泰党(Pheu Thai Party),扛起了家族政治大旗。

英拉上台那年才44岁,年轻、漂亮,还有亲和力,再加上她提出的大米补贴政策特别接地气,直接戳中了泰国农民的心。当年8月,她顺利当选泰国第28任总理,成为泰国首位女总理。不过,执政之路可没那么好走。

2011年泰国大洪灾让她焦头烂额,之后的大米补贴政策虽然惠民,却因为操作问题搞得财政亏空,反对派抓着这点不放,攻击她无能。2013年,她又推出一个特赦法案,想让流亡的他信回国,结果引发大规模抗议,街头乱成一团。

到了2014年,局势彻底失控。泰国宪法法院裁定英拉违宪,强行把她拉下台。2017年,大米补贴案开庭前夕,眼看形势不妙,英拉干脆跑路了,直接逃到海外。法院后来缺席判了她5年有期徒刑,还要求她赔偿巨额损失。从此,英拉就跟哥哥他信一样,成了流亡海外的政治人物。

英拉逃亡后,行踪一直很神秘。有人说她去了英国,有人说她在迪拜,反正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直到2018年12月,一条新闻炸了出来:英拉居然在中国汕头一家公司当上了董事长!这家公司叫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Shantou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Terminals Ltd.),简称SICT,是一家跟港口物流相关的企业。

消息一出,网上炸开了锅。泰国媒体第一个跳出来报道,说英拉的名字出现在了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里,身份是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时间是2018年12月10日,文件上清清楚楚写着她的名字“Yingluck Shinawatra”。这下,大家才知道,原来英拉不仅没闲着,还在中国干起了老本行——做生意。

这家公司其实跟西那瓦家族的背景挺搭的。英拉之前在泰国就是商界大咖,管过电信公司、房地产公司,对企业管理一点不陌生。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虽然不是什么超级大企业,但背后有中资背景,业务主要是港口物流,和泰国也有贸易往来。英拉能坐上这个位置,一方面可能是她自己的商业能力,另一方面估计也离不开家族的关系网。

英拉跑来中国当董事长,很多人好奇:为啥是中国?其实这事儿不难理解。

首先,英拉跟中国有渊源。她有四分之一的华人血统,曾祖父是从广东丰顺县移民到泰国的客家人。她当总理时,特别重视中泰关系,2012年还专门跑去中国访问,喊出了“中泰一家亲”的口号。泰国跟中国经济联系本来就紧,英拉上台后还推了不少合作项目,比如高铁计划和大米出口。所以,她对中国不陌生,跟这边打交道也算顺手。

其次,西那瓦家族跟中国关系不一般。他信流亡后,据说跟中国商界有些生意往来,家族的影响力早就跨出了泰国。英拉跑来中国,可能是家族在这边铺好了路。而且,中国对政治流亡者相对宽松,只要不闹事,一般不会管你过去的事儿。比起英国或者美国,中国对英拉来说可能更安全,也更有机会。

最后,汕头这个地方也有点意思。汕头是广东的港口城市,跟泰国贸易往来不少,尤其是海运物流。英拉选这儿,估计是看中了地理位置和业务上的契合。她虽然是政治人物出身,但商业眼光一直在线,这步棋走得挺务实。

英拉在中国当董事长这事儿,传回泰国后反响不小。支持她的人觉得这证明了英拉的能力,哪怕流亡海外也能混得风生水起;反对她的人则酸溜溜地说,这不过是西那瓦家族在海外捞钱的又一招,甚至有人怀疑她在洗白自己。

泰国政府那边也没闲着。2018年这消息出来后,有官员跳出来说要调查,看看英拉是不是拿了什么非法资金跑去中国做生意。不过,英拉毕竟不在泰国,泰国政府也拿她没办法,只能干瞪眼。加上她跑路后一直低调,没公开挑衅当局,这事儿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还有人猜,英拉选中国是不是想借此翻身,毕竟中国经济实力强,跟泰国关系又近。但现实是,她的政治生涯基本没戏了。泰国法院的判决还在,她回国就得坐牢,加上国内政治格局早就变了样,西那瓦家族虽然还有影响力,但想重回巅峰没那么容易。

到了2024年,英拉在中国当董事长的日子已经过去六年了。这几年,她的生活和工作都挺低调,但也没完全退出公众视线。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还在正常运营,虽然没啥大新闻,但业务稳定,说明英拉干得还不赖。

除了这份工作,英拉还跟哥哥他信一起,在海外打理家族生意。他们的商业版图挺广,涉及房地产、电信、物流好几个领域。2019年,英拉拿到了塞尔维亚公民身份,算是给自己多了一层保障。2020年新冠疫情时,她还通过社交媒体给泰国人民打气,顺手捐了点款,刷了一波好感。

2023年,她又帮着推动泰国水果出口中国的事儿,在泰国挺多人夸她,说她虽然跑了,但心还在泰国。2024年,泰国最高法院撤销了部分对她的指控,但大米案的赔偿金问题还没解决。她回国的可能性不大,但支持者一直没放弃希望。

更巧的是,2024年8月,英拉的侄女佩通坦(Paetongtarn Shinawatra)当选泰国总理,成了西那瓦家族第三代的政治接班人。英拉在网上发了祝福,说得很暖心,看得出家族还是拧成一股绳。

英拉从泰国总理到中国企业董事长,这转变听着挺传奇,其实也有不少值得琢磨的地方。

第一,她的适应能力真不赖。从政坛到商界,从泰国到中国,环境变了那么多,她还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西那瓦家族的资源肯定帮了忙,但英拉自己的本事也不容小觑。她在泰国管企业那会儿,就不是花架子,到了中国照样能上手。

第二,这事儿反映了政治和商业的交织有多深。英拉下台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她能在中国“再就业”,靠的还是家族的商业底子。西那瓦家族几代人都在政商两界混,早就练出了一套生存法则,英拉不过是把这套路子用到了海外。

第三,对普通人来说,英拉的故事也有点接地气的启发。人生难免有低谷,她从总理变成流亡者,按说够惨了,但人家没自暴自弃,换个地方接着干。这韧性挺让人佩服的,不管你喜不喜欢她。

英拉在中国当董事长这事儿,网上讨论一直没停过。支持她的泰国网友觉得,她这是给泰国人长脸,证明泰国人在国际上也能混得好。还有人说,她被冤枉了,下台是政治迫害,现在能东山再起是好事。

反对的人就不乐意了,说她跑路就是逃避责任,拿着泰国的钱去国外潇洒,还在中国当董事长,简直不要脸。还有人调侃:“西那瓦家族这是把泰国当提款机,捞够了就跑海外接着捞。”

中国网友这边看法更随意,有人觉得她来中国干活挺好,毕竟中泰关系近,多个朋友多条路;也有人压根不关心,说她当个小公司董事长也没啥了不起,不值得大惊小怪。

你说她是输家还是赢家?不好定论。但有一点肯定,她的故事还没到最后一页。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